星期日, 3月 12, 2017

Moonlight 《月亮喜歡藍》

是個黑人男同志的成長故事,一種邊緣中的邊緣、弱勢中的弱勢人物,在家庭、自我發現、身份認同、友誼、愛情之中掙扎。

電影男主角Chiron的成長分為3個階段,時間大約橫跨20年,童年時期他被人稱為Little,青少年時代大家又叫回他本名,成年後他綽號Black。跟不少非裔美籍人士一樣,他來自低下層的單親家庭,由母親獨力撫養,小小的他已經飽受朋輩欺凌,以沉默、堅忍面對命運。不過,最困擾他的,除了一身膚色的界限和貧窮之外,還有他過早自覺的性取向。中學時代,他和同性好友之間的愛不能公開,以致多年後二人重遇,帶來無限的唏噓、無奈和遺憾。
本片用一個文藝、浪漫、遏抑的手法講黑人同志的成長,在不少地方均打破一般黑人電影的典型,除了種族議題,還涉及家庭、自我發現、身份認同、友誼、愛情等的問題,所以即使所謂邊緣,其實有不少人感到共鳴,相信因此得到評論界的垂青。
三段式故事
本片靈感是一個從未公演的舞台劇劇本《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是劇作家Tarell Alvin McCraney的個人經歷,後來因和導演巴利贊堅斯(Barry Jenkins)背景相似、惺惺相惜,而被後者改編成電影劇本,巴利贊堅斯更把自己和朋友類似的成長委屈、痛苦,都寫進劇本中。而導演最主要的改動是,把故事分成三段式,由3個不同年齡的演員,扮演同一個角色。有趣的是,導演故意不讓3位演員見面,互不相識的幾個人,各自演繹Little、Chiron、Black的不同心路歷程。
導演在2008年執導的首部長片《Medicine for Melancholy》,在各大獨立電影展中得到不少提名和好評,因此今次睽違多年的新作亦受注目。另外,畢彼特的製作公司Plan B有份投資本片,是他繼《被奪走的12年》及《沽注一擲》後最新監製的攞獎格局片。
兩個母親
Little在三教九流的地方被毒品拆家Juan救回,對方如父親一樣照顧他,教他游水、告訴他黑人在月色下是藍色的,也告訴他可以是同志但絕不能因此被人悔辱。同時Juan也成為了他對父親、對男性形象的認知和投射,甚至在成年後不知不覺地走上了Juan的舊路。
邁亞密場景
扮演Little的小演員亦在當地物色,片中反映出低下層、少數族裔的生活,導演特別走到邁亞密「自由城」(Liberty City)拍攝青少年時期的一段故事,那是當地一個公共房屋計劃所在地,是邁亞密其中一個「絕望之城」。
影片用上《春光乍洩》出現過的鴿子之歌《Cucurrucucu Paloma》,相信就是受對方啟發。此外,在色調、歌曲、音樂的運用,以及憂鬱詩意的調子、強調剛強男子內裏的感性溫柔,都有着王家衛作品的影子,偶見向王家衛《春光乍洩》致敬的痕迹
至於以三段式手法講主人翁的成長,則是受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啟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