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25, 2014

ciak again

忍不住再來一次

Margherita
  90 days dry aged ribeye

星期六, 5月 24, 2014

The Past《伊朗式離婚》

伊朗導演阿斯加法哈迪,繼 2011 年的《伊朗式分居》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後,即帶來在巴黎拍攝、獲康城影后兼人道精神獎的新作。片中的離婚夫妻,想步向未來卻又背負着沉重的感情負擔。今回繼續有道德抉擇的兩難處境,悲情故事卻又有意想不到的懸疑。

關於離婚夫婦的故事,儼如《分居》的延續。話說分居 4 年後,伊朗男子阿默(Ali Mosaffa 飾)應法籍妻子瑪莉(貝妮絲碧祖飾)的要求,從伊朗德黑蘭遠赴巴黎,跟她正式辦理離婚手續。阿默暫於瑪莉的家留宿,發現對方已與法國的新男友撒米(Tahar Rahim 飾)同居,還有 3 名各有不同爸爸的子女住在同一屋簷下,因而家無寧日,尤其是瑪莉與她的 10 多歲女兒露絲,關係更是惡劣。阿默身為外人,卻不忍置身事外,於是努力修補兩母女的關係,但原來二人不和的背後,隱藏着一個關於撒米妻子自殺的重大秘密,隨劇情發展愈趨懸疑。

奇招推銷自我

Tony:溝通管理解難,三招助生存;
David:改變別人習慣,先了解對方

星期二, 5月 20, 2014

dorsett

happy gathering w family

焗波士頓龍蝦 Baked Boston Lobster
燒羊扒配意大利黑醋汁 Oven-roasted rack of Lamb w Balsamico Sauce
香煎西冷牛扒配黑松露汁 Pan-fried Sirloin w Black Truffle Sauce

星期日, 5月 18, 2014

Shelter Italian Bar& Restaurant

天空下開餐【5000呎綠化空中花園】露天酒吧區,三個帳篷梳化最搶眼,像去了泰國的 resort。餐廳幾乎是全開放式,天花樓底有兩層高,相當開揚。陣陣自然涼風傳來,全自然採光,用餐區牆上有不少垂直種植的植物,像綠洲般舒服。入夜後,場內沒有刺眼的燈光,播放輕鬆音樂,氣氛浪漫。

露天酒吧更加吸引,上空無遮無擋,酒吧可容納過百人,不用逼到背貼背,最搶眼是三個充滿泰式風情的帳篷梳化。中央更開闢了一個小田園,種滿九層塔、羅勒、辣椒及檸檬,空氣帶着清新香氣,難得酒吧都像公園般綠化!
餐廳走 fine dining路線,盡量選用有機及環保食材,如本地農場有機蔬菜、法國有機雞蛋、可持續海鮮及不含荷爾蒙及激素的天然肉類。又愛以慢煮及簡單製法,保持食物原味及營養,特意製作一個無奶成分的純素芝士蛋糕。
Tomato, Mozzarella
Paccheri Pasta w Mixed Seafood, Cherry Tomato ~ 意粉是自家手製,粗身彈牙,沾上醬汁相當清新。

松壱家

碗緣上三片如屏風的紫菜,以雞骨煉製的油、豬骨熬製的湯以及醬油──如此濃厚的湯身,跟粗中身麵條便最是匹配。豬的油脂膠原溶化於湯內,從日本直送香港的這一口鮮,堅持不用雪藏豬熬湯,把屠場就設在製湯工場旁,這口湯極有可能是最新鮮的豬骨湯!

這一口鮮從日本直送香港,不為遷就港人口味而調淡,堅持配以正宗橫濱家系風味,傳統口味不作一丁點兒修改,湯底味濃厚身。這樣濃稠的湯底配半厘米粗的麵條彈牙得很,每條麵條都沾滿油脂,松壱家所採用的中粗度18號拉麵把湯一喝而盡,鹹中有濃得化不開的鮮甜。一碗拉麵的靈魂,向來就在於湯底。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 at Conrad HK

展覽選址酒店房間舉行,成為展覽一大特色。藝術家更會親臨展場與觀眾交流,互動性強,參觀者更可邊嘗飲品邊賞作品,感受一種悠然自得的藝遊體驗。
今屆有來自19個國家及地區、102間藝廊參展,展出400名藝術家逾3000件作品,包括繪畫、攝影、雕塑及混合媒介等,展品均作出售用途。展覽雲集了不少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AndyWarhol、草間彌生、Banksy等,提供了一個平台讓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搜羅心頭好。

Newspaper & Self-portrait by Yoshio Yoshimura, Japan
 整張報紙是用鉛筆繪畫出來

 Amanda Paarer



 Cyclamen Forest by Italy (用數字砌成)

 My Forest by Hiroko Uehara, Japan
 同一畫在不同角度見不同人物

星期六, 5月 17, 2014

星期日, 5月 11, 2014

Horseplay《盜馬記》

布拉格、匈牙利令我一去就愛上了,清新空氣、藍天黑地及歐陸美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腦海中,形容為極度迷戀也不為過。

我最好的一場戲

母親與父親離異那一年,我才7歲。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給了母親淩寶兒。在1968年的香港,母親帶著我們3個孩子討生活,其艱難可想而知。為了維持生活,母親一人打了兩份工。我們幾個都特別乖巧懂事,這讓母親很寬慰。尤其是我,由於成績十分優秀,最得母親鍾愛。
那時我們3個孩子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不管多麼困難,每個星期,母親都要稱點肉或買尾魚給我們加餐。每當吃這些豐盛的“大餐”時,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邊,專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卻懂事得很,從不和我爭。但是我的飯量很小,吃了兩塊就吃不下去了。然後,我就開始胡鬧,總還要揀兩塊,放到嘴裡嚼兩下,再吐到碟子裡。我嚼過了的,姐姐妹妹哪還肯吃啊!
為了不浪費,母親只好自己吃。為這事母親沒少批評我,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好在我別的方面表現都很好,日子久了,母親就隨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頑皮的呢?
可是有一次,母親真的生氣了,並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那一次,母親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好不容易從娘家弄來了一些錢,買了幾隻雞腿,燒得金黃噴香。菜剛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一邊用手抓起一隻雞腿啃,一邊沖著姐姐妹妹做鬼臉。一不小心,手一滑,雞腿掉地上了,沾滿了塵土,落在了一攤雞屎旁邊。
母親又是生氣又是心疼,買這幾隻雞腿容易嗎?再想想我平時的頑皮表現,母親取過一根桑樹條,狠狠地抽了我十幾下:“讓你頑皮,讓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撲過來把我護在身體下面,母親才放下桑樹條,摟著我們3個抱頭痛哭。
哭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吃飯。母親把雞腿撿了起來,用開水沖洗一下,捨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親撫著我身上的傷痕:“還疼嗎?”“不疼了。”“下次還調皮嗎?”黑暗中,我眨著亮晶晶的眼睛,並“嘻嘻”地笑著:“睡吧,媽,明天我還要上課呢。”
2001年,我和母親做客鳳凰衛視時,又說起了這件往事。
“是的,那時他可真頑皮啊!全不知道,這飯菜來得多不容易,一點也不珍惜。”母親笑容慈祥。
“不,媽媽,我懂得珍惜,”我接過話茬,聲音開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雞腿弄到地上,您會捨得吃嗎?那幾年裡,有什麼好吃的,您全給了我們姐弟,您成天就吃鹹菜啊!於是我們才想出這辦法,我把幾塊肉嚼得不像樣後,我們就有藉口不吃了。只有這樣,您才會吃啊!”
聽著這話,母親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其實,我早該想到。你樣樣乖巧懂事,怎麼偏偏吃飯這麼頑皮呢?”母親哽咽著掏出手絹擦眼睛。
我掛著兩行淚水滿面微笑。在億萬觀眾的電視面前,我們母子抱在了一起。無數的觀眾也在這一刻,流下淚來。
雖然我演戲無數,但是我要說,我最好的戲,是在7歲那年,演繹的是一份血濃於水骨肉連心的摯愛親情,唯一的觀眾,是我的母親。
他是周星馳

12 years a Slave《被奪走的12年》

Brad Pitt監製、英國黑人導演Steve McQueen執導,改編自Solomon Northup的真人真事。
美國南北戰爭尚未爆發,Solomon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小提琴家,本來一家四口定居New York,過著美好生活,1841年他被騙去華盛頓,再被灌醉,然後被綁架販賣到美國南部。他被奴隸販子剥奪其自由的身分,要他改名換姓,自認是逃走的黑奴,從此開始了長達12年被奴役後的地獄生活。【黑奴為自由求存】


星期六, 5月 10, 2014

鳥結糖

香滑軟身,食到停吾到口

星期日, 5月 04, 2014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發夢王大歷險》

關於實踐夢想的勵志 feel good 影片,集愛情、幽默、驚險、特技動作等元素於一身,滿載中年人情懷。為了實現夢想,原來可以走到很遠。

電影改編自美國幽默作家 James Thurber 寫於 1939 年的短篇小說,主角 Walter Mitty 是靠發白日夢來捱過沉悶平凡生活的男子。小說在美國膾炙人口,被改編成 40 年代音樂劇電影,又曾搬上舞台。
Walter Mitty 在美國著名雜誌《LIFE》工作了 16 年,負責處理菲林底片,習慣在黑房沖曬具震撼力的照片,自己卻從無機會見世面。其實他少年時也有遊歷世界的夢想,奈何父親早逝,他要肩負照顧母親及妹妹的責任,惟有默默工作養家,靠發白日夢把自己幻想成超級英雄來度過沉悶生活。他無膽向心儀女同事說話,直至一天,公司宣布雜誌將停刊,但 Walter 發現著名攝影師 Sean O'Connell 指定用作最後一期雜誌封面照的底片不見了,為了追尋那行蹤神秘的冒險家兼攝影師,Walter 終鼓起勇氣踏上征途,由紐約去到格陵蘭,再去冰島甚至是勇闖阿富汗山區。

Philomena《千里伴我尋》

《千里伴我尋》由《英女皇》(The Queen)導演 Stephen Frears 執導,這位男導演卻擅拍女人心,製作絕不算宏大,揭愛爾蘭教廷拆散骨肉情醜聞但內容涉及愛、寬恕、宗教,是套以小見大的感人之作。

影片根據前 BBC 記者 Martin Sixsmith 所著的真人真事小說《The Lost Child of Philomena Lee》改編。故事很簡單,就是茱迪丹芝飾演 70 多歲的老婦 Philomena,因她未成年時未婚懷孕,遭家人送往愛爾蘭的修道院,後來誕下的兒子 Anthony 3 歲被修道院送往美國家庭收養。
50 多年後,Martin機緣下認識了 Philomena,決定助她尋覓親兒以寫成新聞專題,於是一同踏上尋親之旅。可是兩人性格、背景都南轅北轍,Philomena 是沒見世面、囉囉嗦嗦但心地慈良的師奶,懂得將人的優點放大;Martin 則憤世嫉俗、說話 mean 爆的知識分子,常注意人的缺點,兩人在旅程中鬧出不少笑話,對白精采幽默,妙語如珠。
影片對天主教有甚辛辣的批判,Martin 甚至質疑上帝。不過,本片絕不是圍繞仇恨、罪孽,反之是關於寬恕,是套感人又不失幽默的作品。The film is a bitter-sweet comedy, a compelling narrative of human love and loss, and a heart-breaking story that ultimately celebrates life. Luv this movie much!!

星期六, 5月 03, 2014

The Great Beauty《羅馬浮世繪》

電影的開場白很有趣,彷彿跟情節沒有關係,一個日本旅行團在羅馬參觀歷史古迹,其中一名大叔卻在四周拍照時突然暈倒猝死,彷彿美不勝收的東西令人吃不消,而畫面就在黑衣女高音的歌詠中淡出。連接而來的畫面,是一個女人的尖叫,是一個狂歌、熱舞、醉酒的派對,新知舊雨齊來為 Jep 慶祝 65 歲生日,他家的陽台是個聲色犬馬場,在這裏外望,對面則是古代鬥獸場,而 Jep 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空虛。

而主人翁 Jep 就在羅馬這歷史大舞台之中,穿上一身華衣「戲」服,遊走不同場景,時而引吭高歌、時而低回吟誦。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過去的甜美浪漫,今日的奢華浮躁。這一個優雅、高齡的知識分子在歎息 —— 歎息時間流逝。至於羅馬,若抽離羅馬此背景,這電影拍不成、主題帶不出,因為羅馬是個「永恆而虛無之都」;蘇雲天奴也說過:「這電影結合神聖與粗鄙,就像羅馬本身。」

Blisshive

Hera從前在銅鑼灣開 Cafe,因生了小孩分身乏術,無奈終止了與 cafe的緣份。幾年後,兒子上小學了, cafe的心,又躍躍欲動。

店子要麵包店和 cafe各佔一半,客人既可買走,也可坐下來慢慢享受麵包配意大利咖啡的閒逸時光。陽光灑進木桌椅,多寫意!

再加點帶西班牙風情的彩磚為一室的白地磚添上生氣吧,最後加上兩張添上一份鐵鏽味的印度鐵櫈,音樂要播輕快的爵士樂,那就樸實又不失活潑的氣氛。

右邊的麵包架上放了二三十款麵包,大型的歐陸包、包入甜餡的日式包、加入竹炭綠茶甘筍及原味的四色方包……都以日本麵粉、橄欖油、純牛油及比利時朱古力等製作,又不下香精防腐劑,讓客人吃得更放心,就可以享受一份悠閒的寫意了。

星期五, 5月 02, 2014

cuppa

蛋糕洪得香軟,質感層次帶來的新鮮感非葷可比,簡約而有品味,足見Cuppa的功力,大滿足。Thankssss Kammy give me an extra cupake, your cupcake r truely delicious. Luv it much!!!


星期四, 5月 01, 2014

創意工業是地獄

坊間有個傳聞說廣告公司很地獄,每天都很「早」收工,早到太陽也出來了,同事們往往只能回家洗個澡,小睡兩三個小時就要再上戰場,個個不似人形。所以有意慾挑戰「創意工業」的熱血分子,都必定受到各方好友的再三警告,要懷有不怕斷六親、提早衰老的準備才好下苦海。
事實上,在公司剛剛成立時,個個同事都很努力的衝衝衝,甘願捱更抵夜為公司爭取更多客源和良好口碑。那時候人人都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大家的真心付出贏得很多客戶的信任,亦為後來加入的同事鋪出了另一條路。地獄?現在比較像譁鬼派對吧!
本地廣告公司一般沒有10 am前拍卡的規定、沒有填timesheet記錄工作時間、沒有training course、沒有yearly performance review……可能我們並不「正統」,但最重要是有明確的目標——為兩餐,就必須做出真正幫到客戶而有noise的廣告。要衝的時候奮力向前衝,可以玩的時候就肆無忌憚地玩。希望同事們能做到work life balance。
創意工作是需要多一點隨性,少一點規範,才會驚爆出out of the box的點子。也許這是廣告人愛不守規矩的藉口,但係咁又work喎。
by 胡若藍

WineTasting | Asia Contemporary Art

「高廸建築展」開幕禮

「高廸建築展」展出西班牙天才建築師高廸14件經典之作, 由本港團隊操刀設計高10米嘅聖家堂紙模型。


早在西元1882年即開始興建的Sagrada Familia(聖家堂), 至今仍未完成, 其耗費的時間及金錢可說是世上罕見。Gaudi所設計的Sagrada Familia應有18座高塔(分別代表耶穌聖母馬利亞、4位褔音傳道人及12位耶穌門徒)。



2009年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