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06, 2013

薄扶林村 17世紀已出現

薄扶林村是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自17世紀開始便已出現。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中國大陸避難到此,成為香港島的最早的原居民。早期村民以陳姓、黃姓及羅姓人士為主,以務農為生。嘉慶24年(1819年)編纂的《新安縣志》,曾經提及薄扶林村是港島上的兩條村落之一(另一條為黃竹坑的香港圍),更被形容為「依山傍澗,結構頗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避難到此,使村內的居民數目由原來的20多戶增至超過100戶,原有的菜園也逐漸發展為房屋。



寮屋區窄巷縱橫交錯,階梯高低不一,樓梯不平整,長成一副山城格局。

1885年,蘇格蘭人開設了香港首個牧場薄扶林牧場,即牛奶公司,巴黎外方傳教會亦看中薄扶林風涼水冷,風光如畫,於1873年至1875年間建立伯大尼修院,讓修士靜修及治療休息。  
薄扶林牧場的範圍大得驚人,置富花園、華富邨、伯大尼、數碼港等等皆是,置富花園前身都是牧場,落成初期,置富居民一打開窗便見蘇格蘭一樣的牧場。
開業初期蘇格蘭醫生和五位香港商人以三萬元買地,專誠從英國購入80隻乳牛,日日生產本地鮮牛奶。







沒有留言: